固态电池大会还没开,钱已经先动了! 天际、英联连跌三天,章盟主却悄悄抄底
全固态电池材料成本高达2元/瓦时,是传统锂电池的3-5倍,资本市场却已掀起一场无声的财富分配盛宴。
硫化物像高铁,跑得快但怕水;氧化物像老火车,慢点却稳得一批。 这不仅仅是技术路线的选择,是一场关乎未来能源格局的豪赌。
就在固态电池大会尚未召开之际,资本已经闻风而动。 天际股份、英联股份连续三天下跌,而知名游资章盟主却选择悄悄抄底,市场分歧从未如此明显。
01 资本躁动,市场分歧加剧
2025年6月,固态电池概念股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。 天际股份曾获4连板,英联股份斩获7天4板,但随后出现连续三天的下跌。
这种波动背后是资本对固态电池产业化前景的分歧。 融资资金加仓33只概念股,比亚迪获加仓1.85亿元居首。
市场玩家对技术路线的选择也呈现出明显分歧。硫化物、氧化物、聚合物三条技术路线各有优劣,也各有其坚定的支持者和质疑者。
设备厂商瑞泰直接涨价,四季度盈利剪刀差把行业劈成两半。 产业链上下游的景气差异已经明显显现。
02 技术路线,三条道路奔跑
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之争堪称一场“三国演义”。
硫化物路线被誉为“高性能代表”,离子电导率最高,室温达10-25 mS/cm,接近液态电解质,支持6-10分钟超快充。 能量密度突破性高,理论值超500Wh/kg,实验样品达600Wh/kg。
但这条路不好走:硫化物化学稳定性差,易与空气/水反应生成有毒气体(如硫化氢),需无氧环境生产,成本高昂(硫化锂单价超100万元/吨)。
氧化物路线则像稳重的中年人,热稳定性最佳(耐温超1000℃),安全性高,适合储能和主流电动车。 成本较低(氧化物电解质单吨成本约4.65万元),国内产业链成熟。
氧化物路线的挑战是刚性界面接触差,导致循环寿命较短(实验室寿命≤500次);离子电导率较低(1-5 mS/cm)。
聚合物路线柔性设计适配消费电子,工艺兼容性强,可沿用液态电池产线,量产成本最低(预估
但其室温电导率低(需加热至60℃以上工作),能量密度上限低(≤300Wh/kg)。
03 产业竞赛,全球格局形成
全球固态电池产业竞争呈现“中日韩主导、中国领跑”的格局。
中国占据全球70%正极材料产能,2025年固态电池产能预计达300GWh,占全球60%。 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赣锋锂业形成“材料-电芯-整车”闭环。
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技术覆盖硫化物与氧化物路线,比亚迪“六棱柱”电池实现4C快充,赣锋锂业硫化锂产能达2000吨/年,成本较日企低40%。
国际巨头也不甘示弱。 丰田手握1331项固态电池专利,硫化物路线能量密度达420Wh/kg3。 LG化学投资15亿美元建设全固态电池中试线,采用卷对卷干法电极工艺。
三星SDI与Stellantis合资建厂,2027年量产能量密度500Wh/kg的硫化物电池。
04 量产时间表,从半固态到全固态
固态电池产业正呈现“液态-半固态-全固态”并行发展格局。
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应用。 蔚来ET7、智己L6等车型已搭载半固态电池上路行驶。 智己L6采用清陶能源氧化物基半固态电池,能量密度达368Wh/kg,支持准900V超快充。
全固态电池则锁定2027年装车节点。 长安汽车发布金钟罩固态电池,能量密度达400Wh/kg,支持1500km续航里程,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。
宁德时代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取得里程碑式进展,单体能量密度突破500Wh/kg,较当前主流液态锂电池提升超40%,预计2027年将实现小批量生产。
国轩高科已成功研发车规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“金石电池”,能量密度突破400Wh/kg,计划2025年启动上车验证。
05 应用场景,多维需求爆发
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正在多元化拓展。
电动汽车领域对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需求最为迫切。 长安汽车、奇瑞等计划2027年装车全固态电池。
储能系统可能是超越目前磷酸铁锂的主流方案。 固态电池在电网调峰、工商业储能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,提升系统安全性与效率。
低空经济与无人机领域,固态电池成为理想选择。 亿航智能EH216-S获适航认证,搭载固态电池实现35分钟续航,能量密度达450Wh/kg3。
宁德时代与峰飞航空合作开发航空级固态电池,通过DO-160G航空标准认证,2026年量产。
人形机器人领域,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,成为破解“充电一小时,工作两小时”续航困境的关键技术。
广汽GoMate人形机器人续航能力达6小时,节能超80%,得益于全固态电池支持。
消费电子与可穿戴设备领域,豪鹏科技半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950Wh/L,通过军工级安全认证,适配AI硬件高能耗需求。
06 产业链机会,设备材料先行
固态电池产业化将带来设备需求大幅增加,设备厂商优先受益。
先导智能作为全球锂电设备龙头,已获宁德时代GWh级固态电池设备订单,覆盖涂布、辊压等核心环节。
赢合科技向国内某头部电池企业发货了一批核心固态电池设备,技术适配干法工艺。
材料环节也存在重要技术突破和投资机会。
当升科技开发超高镍单晶正极材料(适配固态电池),已批量装车;布局氧化物/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研发。
天赐材料是全球最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前驱体供应商(市占率超60%)。
赣锋锂业是全球锂资源龙头,全球最大金属锂生产商,布局氧化物/硫化物固态电解质,半固态电池已装车东风E70等车型。
07 政策资本,双重驱动加速
政策端,中国将固态电池列为新型储能重点攻关方向。
工信部发布《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》,明确2027年前打造全球龙头企业目标。 国家投入60亿元专项研发资金,支持技术攻关。
资本端,中科院物理所孵化卫蓝新能源、清陶能源等12家独角兽,总估值超2000亿元。
蔚来与宁德时代合作BaaS 2.0,用户支付电池租金即可升级固态电池,残值率提升20%。
地方政府也积极支持。 深圳、合肥等地出台专项政策,支持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。
久联优配-七倍杠杆-股票配资-正规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