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深圳的一场漫展上,一位年轻的男士以王楚钦的形象进行角色扮演(cosplay),原本只是一件次元壁破裂的娱乐事件,结果却引发了粉丝的强烈反对,甚至要求其公开道歉。这一事件将运动服与发带的穿着视为“对运动员尊严的伤害”,二次元文化与饭圈思维的碰撞,犹如火星撞地球般引发轩然大波。而作为事件当事人的王楚钦却保持沉默,反倒是粉丝们焦急地替他出面,难道这真是对偶像的保护,还是一种文化的文字狱?
仔细阅读当事人的道歉信,内容显得颇为荒谬。他被指控“变装视频未能体现对运动员的尊重”,这一罪名与运动员的真实处境形成了鲜明的黑色幽默。国乒队员们每天面对的饭拍,更是让他们毫无临场感,当被堵在更衣室或航班时,这种铺天盖地的关注并没有引起这样的反应,如今却对漫展上的无害角色扮演出手如此狠劲。根本问题仍然在于饭圈“神化偶像”的逻辑,使运动员仿佛变成了不可触碰的瓷娃娃,连普通人的娱乐化表达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审查。
回想起前年冬奥会期间,许多人也曾模仿过羽生结弦跳冰舞的场景,那时日本网友们在网上欢快地接梗和玩耍,然而,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中,为什么在这同样的情况下却演变为对“神圣”的亵渎?
展开剩余46%在漫展上进行角色扮演本是正常行为,从模仿游戏中的角色到影视明星都毫无争议。去年广州的漫展上,就有人成功还原了马龙的打球姿势,评论区内充满了“双马尾版六边形战士”的欢乐戏谑。运动员跨界传播本应是扩大个人影响力的良机,现如今却被饭圈的思维扭曲成为“高危行为”。若真要较真,那么那些利用球星表情包制作周边产品的小商家是否也需列队谢罪?
我们不应让饭圈的规矩绑架大众文化,运动员究竟不是流量偶像。提议真正的粉丝更加关注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,而不是在网络上频频出警。与其密切关注漫展上的coser,不如去关注那些在机场跟拍的私生饭,这才是真正对运动员造成困扰的问题。
发布于:福建省久联优配-七倍杠杆-股票配资-正规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